烏鎮作為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和中國十大魅力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素有“中國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譽。2023年,烏鎮烏村榮獲“2022鄉村旅游振興標桿項”獎項,2022年“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選項目名錄”,烏鎮景區成為浙江省唯一上榜名單的景區,成功入選“非遺旅游景區”之列,2022年烏鎮景區上榜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公示名單。
烏鎮位于浙江省桐鄉市北端,地處富饒的杭嘉湖平原中心。歷史上曾是兩省(浙江、江蘇)、三府(嘉興、湖州、蘇州)、七縣(桐鄉、石門、秀水、烏程、歸安、吳江、震澤)錯壤之地。陸上交通有縣級公路姚震線貫穿鎮區,經姚震公路可與省道鹽湖公路、國道320公路、318公路、滬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乍嘉蘇高速公路相銜接。烏鎮距桐鄉市區13公里,距周圍嘉興、湖州、吳江三市分別為27公里、45公里和60公里,距杭州、蘇州均為80公里,距上海140公里。鎮域面積79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2.5平方公里。
烏鎮地處東南沿海,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雨水豐沛,日照充足,具有冬冷夏熱,春暖秋涼,四季分明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6.1℃。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3.6℃;7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28.1℃;年平均降水量1233.9毫米,全年有3個明顯降水時段即4-5月(春雨),6-7月(梅雨),8-9月(秋雨),冬季會下雪。
烏鎮年平均日照1842.3小時。一年中春季為78天,夏季為90天,秋季為64天,冬季長達133天。
烏鎮是一個有1300年建鎮史的江南古鎮。十字形的內河水系將全鎮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塊,當地人分別稱之為“東柵、南柵、西柵、北柵”。1998年烏鎮委托上海同濟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編制《烏鎮古鎮保護規劃》,規劃明確了烏鎮古鎮保護和旅游開發的整體發展方向,并將整個古鎮劃分為絕對保護區、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和區域控制區四個不同等級的保護區域,提出不同等級的保護措施和保護范圍,緩沖面積達198公頃。
1999年,烏鎮東柵區塊保護開發工程經過周密調查,制訂了《烏鎮古鎮首期整治保護總體規劃》和詳細的修復與整治方案,開始實施烏鎮古鎮保護與開發的東柵工程,簡稱“東柵景區”。在規劃的全面實施過程中,烏鎮為了達到“四個最”(即保護最徹底、環境最優美、功能最齊全、管理最科學)的目標,具體實施了遺跡保護工程、文化保護工程 、環境保護工程等“三大工程”,在全國古鎮、古城保護中,烏鎮首創和成功運作了“管線地埋”、“改廁工程”、“清淤工程”、“泛光工程”、“智能化管理”等保護模式,昔日的江南明珠拂去了它的灰塵,重新煥發出動人的光彩。
2001年,烏鎮保護開發一期工程東柵景區正式對外開放,以其原汁原味的水鄉風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一躍成為中國著名的古鎮旅游勝地。烏鎮對古鎮保護開發方式的有效探索,也受到了專家和同行的肯定,被聯合國專家考察小組譽為中國古鎮保護之“烏鎮模式”。
烏鎮在展示中國古老文化的非凡魅力和東方生活的傳統精髓的同時,也成為了一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使。
烏鎮一期保護工程的成功,保護了烏鎮寶貴的歷史風貌和遺產,同時也給烏鎮的地方經濟帶來了蓬勃生機。但由于其面積只占烏鎮總面積四分之一左右,烏鎮還有大量的經典明清建筑群尚待保護修復,加上受地理環境的限制,無法為游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務,所以烏鎮從2003年開始,啟動省級重點項目----烏鎮古鎮保護二期工程(西柵景區),投入巨資對西柵街區實施保護開發。
相對一期保護開發工程,二期西柵景區的保護開發更加完善徹底,人和環境、自然、建筑更為和諧。景區內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三十余萬平方米,橫貫景區東西的西柵老街長度達1.8公里,兩岸臨河水閣綿延1.8公里余。內有縱橫交叉的河道近萬米,形態各異的古石橋72座,河流密度和石橋數量均為全國古鎮之最。景區北部區域則是五萬多平方米的天然濕地。一、二期景區最大的區別在于,一期是個與其它古鎮類似的“觀光型”景區,而二期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觀光加休閑體驗型”水鄉古鎮景區,古鎮不再僅僅是一個“活化石”、“博物館”,而是完美地融合了觀光與度假功能,成為一塊遠離塵囂的安謐綠洲。
街區內的名勝古跡、手工作坊、經典展館、宗教建筑、民俗風情、休閑場所讓人流連忘返,自然風光美不勝收,泛光夜景氣勢磅礴。景區內還有各類風格的民居特色客房和各種檔次的度假酒店,多家設施齊全的會議中心和商務會館;游客服務中心、游覽車、觀光船、水上公交、直飲水、天然氣、寬帶網絡、衛星電視、電子巡更、泛光照明、星級廁所和智能化旅游停車場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歷史、文化、自然、環境、人文有機融合,先進完善的服務設施配套,烏鎮真正成為觀光、休閑、度假、商務活動的旅游目的地。
將先進的管理理念實踐于對古鎮的保護中,烏鎮對古鎮保護開發方式作了有效的探索,積累了成功的經驗。如管線地埋、河道清淤、修舊如故、控制過度商業化等工作,都是在全國古鎮保護開發中首創或成功運作的典范,受到了專家和同行的肯定,被聯合國專家考察小組譽為古鎮保護之“烏鎮模式”。
東柵水鄉風貌完整,生活氣息濃郁,手工作坊和傳統商鋪各具特色,特色展館琳瑯滿目。游客們在欣賞原汁原味的水鄉風景的同時也可以盡享旅游購物和美食饕餮之樂。相比于西柵,東柵小而精悍,適合忙里偷閑的游客們抽出一兩日的時光來領略水鄉古鎮風情。
西柵歷時四載磨礪,投資十多億的西柵景區占地面積4.92平方公里,由十二個碧水環繞的島嶼組成,真正呈現了中國江南水鄉古鎮的風貌。西柵街區存留了大量明清古建和老街長弄,古建筑外觀上保留了古色古香的韻味,而在內部則有選擇地充實進了現代化的配套設施,在極大的改善了原住民生活居住條件的同時,也給游客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和全方位的休閑娛樂。在這里,你可以深入體驗淳樸清新的水鄉生活,又可安享現代生活的舒適與便利。可以說,西柵是一個遠離都市喧囂的安謐綠洲,是一個完美融合了觀光與度假功能的旅游目的地。